今年以来,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,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,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,不断提高农业效益。一季度,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99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.3%;增加值18266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.1%。
一、运行特点
(一)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
1、蔬菜及经济作物面积、产量均呈增长趋势
一季度,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875亩,产量18684吨,同比分别增长3.35%、6.07%;瓜果类面积120亩,产量140吨,同比分别增长20%、75%。
2、园林水果面积略增,樱桃、柿子增幅较大
园林水果种植面积25.71万亩,增加0.12万亩,同比增长0.48%。其中樱桃、柿子面积增长较快,樱桃0.71万亩,增长幅度较大,增长244.19%,柿子7.84亩,增长4.16%。
(二)林业发展势头良好
一季度,全县林业实现产值860万元,同比增长19.6%;增加值实现516万元,同比增长14.1%。其中:育种育苗面积2500亩,产值110万元;造林面积15000亩,产值350万元;未成林、成林抚育管理面积1万亩,产值130万元;零星植树110万株,产值270万元。近年来,依托富平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,县委、县政府立足实际,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,继续实行柿子产业扶持政策,大力推广柿子种植,促进林业产业发展。
(三)畜牧业发展总体平稳
一季度,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2.41万元,同比增长2.6%,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2.7%,畜牧业仍然占农业主导地位。
1、畜禽存栏一升三降
一季度,生猪存栏14.71万头,同比增长1.38%;牛、羊、活家禽存栏分别为3.1万头、37.71万只、220.53万只,同比分别下降1.9%、1.17%、4.12%。
2、畜禽出栏三升一降,肉蛋奶产量一升两降
猪、牛、活家禽出栏分别为6.0万头、0.18万头、55.1万只,同比分别增长0.9%、0.5%、0.18%;出栏羊4.44万只,同比下降0.16%;肉、蛋、奶产量分别为6334吨、7760吨、12700吨,分别增长1.38%、-0.51%、-7.3%。
3、奶山羊产业优势凸显
今年以来,羊奶价格一路上涨,创历史最高。鲜奶收购价从毎公斤6元涨至每公斤8元以上,尤其主产区羊奶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9.2元,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。
二、存在问题
1.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。虽然国家提倡粮食安全,但受到粮食整体价格下降趋势及各种农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,种粮效益较低,群众对春耕生产热情下降,管理力度偏弱。
2.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,销售渠道还需创新。由于我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弱,区域化农产品价格尚未形成,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,市场价格波动较大,群众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。
3.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,保险机制有待完善。今年元月份的大雪,造成大棚设施塌陷,棚内作物受损严重,辣椒等部分作物绝收,据调查统计,全县受灾情况经济损失达0.98亿元以上,严重挫伤了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,影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4.产业规模过小,示范带动能力不强。我县专业合作社组织化、集约化、市场化程度不高,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抵御风险能力不强,缺乏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开发,农业产品优势和特色不明显,支撑作用不强。
三、几点建议
1.完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。建立与市场价格联动更加紧密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,不断提高补贴标准和资金发放的及时性,充分保护群众种粮积极性。
2.保障农产品市场信息渠道畅通。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,根据市场行情变化,提供准确的农产品生产情况及销售价格,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参考和有效引导,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措施。
3.完善农业生产的防灾避灾保障机制。引导保险公司做好灾后理赔及再保险服务,推动保险公司给农户提供诸如灾害天气风险预警、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专业增值服务。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,解决灾害对农业生产者的后顾之忧。
4.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。加强农业园区建设,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有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