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介石(1880~1960)原名登寿,富平县杜村镇连城村人。1906年春,加入同盟会。辛亥革命时,与胡景翼、焦子静、师子敬等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在富平的黑暗统治。
1917年冬,陕西革命党人共树陕西靖国军大旗,通电全国“护法靖国,讨段(祺瑞)倒陈(树藩)”。1918年1月,杨介石任陕西靖国军军事参议及陕西靖国军第四路(司令胡景翼)军医处处长。
1924年秋,冯玉祥、胡景翼和孙岳联合发动“北京政变”,成立国民革命军,杨介石为此做了不少秘密联络工作。胡景翼在就任河南军务督办府兼省长期间,杨介石负责与当时中央政府经常保持联系,而且与日、苏、意等国友好人士多有交往,深受胡景翼将军的信赖和尊重。
1926年刘镇华围攻西安,麻振武部姜福寿率骑兵侵略富平。杨介石多方联络奔走,组织抗麻力量,击溃麻军,生擒姜福寿。1926年10月后,杨介石历任国民军二、三联军参议、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议、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部参议和西安绥靖公署参议,为杨虎城所倚重。后出任洛川县长,政绩卓著。
1935年,杨介石多方奔走,创设富平县卫生院。后为整治温泉水利又被富平水利局公推为温泉河水利协会会长,他亲自制定制度,根除了多年因水械斗伤人的恶性事件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杨介石历任政协富平县第一、二、三届委员,并当选为第一、二、三届县、市(原铜川市)人民代表。
1960年,杨介石病逝,终年80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