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平

是否转入外网?

  • 取消
  • 确认
习仲勋和他的农民朋友
作者:富平县人民政府网 来源:富平县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:2008-09-21 10:10 点击量:69721 字体:

在我省长武县,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习仲勋不忘患难之交,和农民朋友赤诚相待,心心相印的故事。

那是在1930年初,17岁的习仲勋为搞兵运工作,来到长武县亭口小镇。亭北街上,有个雅号叫“王大谝”的年轻人,开了个饭馆,习仲勋来到饭馆,求在饭馆当个帮工。掌柜王志轩见他一副农民打扮,便收留了他。此后,习仲勋一面在饭馆帮工,一面了解亭口国民党军备情况。不久,他又和驻军连长唐福亭拉上了富平乡党,唐还留他在军中担任见习官。此间,习仲勋又结识了亭北村开明绅士刘士荣、亭口小学校长刘警天。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,成了要好朋友。1932年5月,两当兵变起义军失败后习仲勋寻找刘志丹沿游而过,长途跋涉身患重病,再次来到王志轩家。在养病期间,他白天在饭馆干活,探听红军消息,晚上和朋友谈论国家大事,讲说斗争形式和革命道理。8月间,习仲勋基本恢复健康,三朋友帮他筹集了二百块银元做盘费,让他去找刘志丹。

1949年7月,兰州解放后,习仲勋和彭德怀、贺龙等中央领导路过亭口。当时,正值雨季,黑河水猛涨,他们便下榻在亭口中心小学。下午习仲勋看望了三位挚友和乡亲们,并和贺龙一起,应朋友刘士荣之邀,品尝了当地风味小吃糜面窝窝蘸蜂糖。第二天,河水稍稍缓退,亭北村农民纷纷赶到黑河桥头送行。亭北村农民邵来胜、岳维汉、吴保生等七八个水手,赶忙脱掉外衣,要背习仲勋、彭老总和贺老总过河。习仲勋等中央领导个个婉言谢绝。贺老总指着亭口的山河说:“要植树造林,引水上原,改天换地!”习仲勋也町咛道:“要听党的话,搞好变工互助,把家乡建设好。”

1950年,习仲勋的四哥(唐福亭为老大,刘士荣为二哥,刘警天为三哥,王志轩为四、习仲勋为五)王志轩,是个斗大一字不识的农民,他性格开朗,又经营过面馆,当时致富心切。习仲勋给他来信,问他需要什么?王志轩哈哈大笑后便开口直说:“家中需要盖房。”就这,习仲勋一次就给汇款600多元,帮助王志轩盖起了一座四合大院。不幸的是,后因习仲勋停职,这座四合大院于1976年毁于一旦。从此,习仲勋的四哥、党的地下交通员王志轩便一气成病,卧床不起。

1979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习仲勋初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,王志轩一家激动极了。次年春季,他和老伴及当地派出的一名医师,专程去广东。兄弟俩见面后,互抱一起,痛哭一场,各自倾诉了离别之情。由于工作繁忙,只安排了半小时的会见,临别时,习仲勋对王志轩说:“四哥来一趟不容易啊!既来之,则安之。好好在这里休养治疗,看看南方的风光。”王志轩为了不打扰五弟习仲勋的工作,在广州住了七天便返回西安。后来,习仲勋还打电话,托弟弟习仲凯(当时任陕西省委组织部负责人),让他照顾好老朋友,“在西安多住些日子,好好把病治治。”

习仲勋的挚友三哥刘士荣因受十年动乱之苦,去世后,他非常痛心,时常怀念。刘士荣的大女儿刘小兰,因受家庭出身影响,1964年冬,被解除民办教师职务,返回婆家务农。1980年,小兰向在广州的叔叔习仲勋写信问好,并诉说了自己的委屈。习仲勋不忘当年二哥为他革命卖田卖产,筹集盘缠之恩,托弟弟习仲凯专程赴长武,和县委书记桓志信一起,帮小恢复和安排了工作。

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因岁月的流逝这些故事却成为佳话,在当地流传着,流传着……

习仲勋质疑“兴无灭资”

1980年4月28日至4月30日,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在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是现代化人民军队建设的关键的同时,决定在部队基层单位和广大战士中继续开展“兴无灭资”教育。5月21日至6月2日,广州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,传达学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。

会后,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、广州军区第一政委的习仲勋经过认真思考,对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关于“兴无灭资”的提法产生了疑问。他在随后召开的一次军区党委常委会议上公开表示了不同意见,习仲勋说:“这个口号不那么科学,现在讲这个口号叫人难以琢磨,还是不讲好。不讲这个口号一样可以做好革命工作。”但有的常委不同意习仲勋的观点。

鉴于常委的意见分歧,习仲勋指示广州军区政治部就“兴无灭资”提法问题专电请示总政治部。6月25日,广州军区电话请示总政。不日,总政作出明确复示:

你们6月25日关于“兴无灭资”这个口号提法的电话请示阅悉。现答复如下:最近韦国清主任到邓副主席处请示工作,在谈到“兴无灭资”的口号时,邓副主席说,这个口号不够完全。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可以不提……解放军报还要继续宣传……注意不要过分。

由于当时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,人们的思想观念还不可能完全脱离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的禁锢,因而对“兴无灭资”口号的认识也难免带有时代局限性。但是邓小平的谈话却明确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:一是“兴无灭资”的口号是不完全的,指示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等重要党报不再提这一口号;二是要对这一口号作出准确解释,即把反对封建思想、极端个人主义、无政府主义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包括进去;三是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,解放军报仍可以继续宣传,但做法要妥当,注意不要过分。

沧桑20年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,“兴无灭资”的口号最终被停止使用。然而首先对这一口号提出质疑的曾是习仲勋却鲜为人知。  

关闭
 


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

举报中心电话:12377

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

富平县政务公开办公室承办 网站标识码:6105280030

县政府办公地址:富平县莲湖大街1号,联系电话:0913-8211003

邮箱:fpzf#163.com(发送邮件时请将#改为@)

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。运维电话:0913-8214382

陕ICP备12006382号-1 公安机关备案号 61052802000066

【满意度调查】【网站地图】总访问量:509208169